在蛋鸡饲养过程中,从业者一般对育成期的体重指标非常重视。育成期时,蛋鸡的体重指标往往代表着鸡群的发育程度以及均匀度。根据鸡群的体重指标,对照品种标准及时调整营养配方,使蛋鸡的体重处于优质可控的范围内。而在产蛋期,蛋鸡的体重指标往往容易被忽略。实际上,产蛋期如果能够定期监测蛋鸡体重,适当地调整营养配方,可以更好地控制死淘和料蛋比,实现精益化饲养,有效提高饲养成绩和养殖效益。
一、蛋鸡育成期监测体重的重要性
对体重的监测贯穿蛋鸡的一生。对蛋鸡育成期进行体重监测是确保后期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的核心管理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体重与开产速度直接关联
体重达标是蛋鸡正常开产的基础。胫长达标而体重偏轻的鸡群,产蛋初期蛋重小且产蛋率上升缓慢;体重超标则可能导致早产蛋、脱肛及死淘率上升。
2、体重反映内脏与骨骼的发育状态
内脏器官发育同步性
五周龄体重与心、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同步发育,且与开产日龄、蛋壳质量呈正相关。第一周体重每增加1克,第六周末体重可多增5.6克,奠定后期高产的基础。
骨骼发育指标联动
胫长与体重共同决定鸡群的生产潜力。胫长每增加1毫米,终生产蛋量增加3枚,但需与体重增长匹配,以避免发育失衡。
3、提升均匀度的管理措施
定期称重与分群管理
每周随机抽样称重(建议5%样本量),对比标准体重调整饲喂策略。瘦弱个体需集中饲养或推迟换料,确保群体的均匀度。
饲养密度与采食均衡
合理控制密度(如笼养每只≥450cm²),避免竞争导致弱鸡采食不足。匀料操作可减少强鸡抢食现象,保障体重的均匀性。
二、蛋鸡产蛋期监测体重的重要性
对蛋鸡产蛋期进行体重监测是蛋鸡精准营养与精益饲养的基础,是维持生产效益与鸡群健康的核心管理措施,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优化产蛋性能与蛋品质量
调控产蛋率与蛋重
体重达标是维持产蛋率的关键。若产蛋期体重低于标准20%,产蛋率可能下降10%,蛋重减少2克。超重则易导致脱肛、脂肪肝等代谢问题,增加死淘风险。
保障蛋壳质量
体重与骨骼发育(如髓质骨形成)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蛋壳钙化过程。髓质骨储备不足会导致蛋壳变薄、破损率上升。
2、预警健康风险与代谢异常
疾病早期识别
体重波动可以反映出鸡群潜在的健康问题。例如,体重骤降可能提示寄生虫感染或消化系统疾病,而体重异常增加常与甲状腺功能紊乱或饲料能量过剩相关。
肝肾与内分泌监测
产蛋期体重异常可能伴随肝肾损伤(如尿酸盐沉积)或激素分泌失调,需要通过体重监测及时调整营养方案或介入治疗。
3、提升饲料效率与成本控制
精准饲喂调整
每周监测体重可以动态调整饲料配方。例如,超重鸡群需要减少能量摄入(如降低玉米比例),避免多耗料。
均匀度管理增效
通过分群饲养(按体重划分5%样本量),优化采食竞争,减少弱鸡营养缺失。
4、延长产蛋高峰期与生产周期
体重均匀度达90%以上的鸡群,产蛋高峰期可延长至8个月以上,而均匀度低于85%的群体仅能维持4个月。
综上所述,蛋鸡体重监测通过关联生产性能、健康风险与成本效益,形成动态管理闭环,需结合每周称重(5%样本量)与分群策略,实现精准调控。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删除。
-
[2024.11]炎热天气鸡如何散热鸡有两种方式散热:1,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显热散热)2,通过呼吸系统的水分蒸发散热(潜热散热)。显热散热很容易理解,鸡的体温高于周围空气的体温所以热量会散发到周围空气中。
-
[2025.04]肉鸡养殖:浅谈“肉鸡控料”肉鸡养殖中的控料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以下为您详细探讨一些常见的控料方法及其原理和注意事项:
-
[2025.03]为什么青年鸡60一80日龄周转最为合适呢近年来国外随着现代养鸡的规范发展,育种公司不在关注胫长指标,但我国的养殖和从业者水平层次不齐,胫长仍是首要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期达到骨骼和体重同步发展。
-
[2025.03]如何挑出鸡群里的停产鸡?通过观察鸡群行为、体征识别低效母鸡,提升养殖效益。操作时结合听(易惊叫)、看(羽毛整洁、鸡冠苍白、肛周干燥)及摸(耻骨间距<2指)等方法筛选疑似停产鸡。挑出后隔离观察3天确认无误再淘汰,避免误判。新手需经培训方可操作,确保精准识别,减少饲料浪费及疫病风险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24111636号-1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黑石埠村(徂汶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南邻)

- 官方快手
- 官方抖音